201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5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賀匾上題詞“加強民族團結 建設美麗西藏”,表達了對西藏的殷切希望和美好祝願。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西藏民族工作也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
西藏自治區地處我國西南邊疆,面積120多萬平方公里,居全國各省(區、市)第二位;邊境線長4000多公里,佔全國陸地邊境線的1/5多,具有極為重要的地緣戰略地位。
從阿里地區行署所在地獅泉河鎮出發,沿219國道一路向北,往班公湖方向,約1個半小時車程就抵達了日土縣城。
按照“山上放牧守國土,山下果樹來致富”的規劃佈局,2017年,底雅鄉投入各類扶貧資金2500餘萬元,全力支持農牧民發展經濟林果產業脱貧項目。
普蘭人的家,在羣山之中。古象雄文明的解讀中,普蘭原為“不讓”,“不”意為“雪”,“讓”意為“山”。普蘭,就是雪山環繞的地方。
在距離裏孜村委會約20多公里的秋季牧場,牧民旦巴西熱的妻子正放養家裏的60多頭犛牛。
素有“珠穆朗瑪峯後花園”美譽的吉隆溝,地處喜馬拉雅山脈深處,海拔從縣城的4300米直降為1800米。
玉麥的發展,是西藏實施興邊富民行動、推動脱貧攻堅和全面小康的一個縮影。
經過幾年努力,勒鄉茶葉合作社現有可採摘茶田210畝,2019年茶葉總產量達15833斤,合作社創收272萬元,全鄉農牧民人均年增收1.1萬餘元。
路的一端,是中國“縣縣通公路”的歷史性記錄;路的另一端,連接着墨脱人“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
作為地球上最高的地方,西藏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是繼南北極之後的“世界第三極”。雖説公路通車了,但進入墨脱的路途依然驚險,令人提心吊膽,當時的那些場景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科迦村位於普蘭縣普蘭鎮,離縣城18公里,包括5個村民小組,其中斜爾瓦組與尼泊爾接壤。
通往阿里地區的“電力天路”,位於阿里地區日土縣的班公湖。阿里地區札達縣扎佈讓村文化廣場上關於學習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的宣傳欄。